当前位置: 育儿指导
父母提高孩子情商有五个阶段
时间: 2018-08-30 来源:中国特殊教育网

首先,要让孩子全面了解自己的情绪。新罕布什尔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迈耶曾说:“情商是认知自己的心情,同时认识自己对这种心情的想法。”即让孩子自己认识自我情绪,指的是在没有任何价值判断的情况下只注重情绪本身。例如,当自己费尽心思完成的美术作品被弟弟弄坏时,孩子就会很生气。他还有可能打弟弟,甚至会抱怨父母为什么会生出弟弟。这时平心静气地了解孩子当时的心情,就能使孩子重新检讨自己的情绪。

第二个阶段是让孩子学会自己调整情绪、控制感情。即便是处在非常愤怒的情况下,孩子也能调整好情绪,这意味着其情绪指数比较高。

4岁的儿童忍着没有吃掉好吃的饼干,也等于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这意味着,小孩也能理智地控制不安、愤怒、伤心等不良情绪。

第三个阶段是自我动机化。它是指为了自己的目标,是否能够调节自己的感情。所谓“1%的灵感”和“99%的努力”这句话与此阶段有很深的关系。若想成功,最需要的是向目标不断前进的韧劲和自信,以及能够承受失败的能力,而这些因素比才能更加重要。同样,感情的自我动机化是检验子女的情绪是否能为目标的达成而被赋予动机。例如,当孩子控制住愤怒之后,要让孩子明白忍耐是通向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四个阶段是走进对方的情绪世界。这一阶段对于情绪丰富的十几岁女孩比较有利。迷上电视剧的女孩子们在看电视连续剧或电影时,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想象成女主人公,并感受她们的情绪。与男主人公的第一次约会、初吻的感觉,还有分手时的伤心,在感受这种情绪的过程中,她们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幻想成了女主人公。

体验别人的感情也是一种交流方式。某项研究结果表明,人们90%的交流是在没有语言的情况下完成的。也就是说,只要理解对方的感情,彼此就能交流。要想了解别人的情绪,就应该倾听对方,甚至要把握其未曾用语言表达出的想法和感情。因为这有可能是维系人际关系能力的根本。当父母与子女接触的时候,父母对子女说“我正在生你的气”,而子女跟父母说“希望妈妈能理解我的心情”,那么就会很自然地形成情绪交流。

最后一个阶段是控制对方的感情。控制别人的感情,是关乎子女跟自己周围的人能否和谐相处的问题。在学校跟同学产生矛盾时,孩子能否处理好问题跟情绪能力有直接的关系。了解并控制对方的感情是化解矛盾的核心。